创意在汽车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平淡无奇的广告相比,消费者更愿意在有趣、新鲜的内容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并且转发到朋友圈,以分享快乐的方式告诉身边的朋友。
以下几个案例都用了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技术,然而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看看哪个能够创造出品牌与用户更好的互动效果?
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摆脱单调乏味的营销方式。
1.奥迪把纽约车展的wifi名称全部改成A4的优点,宝马被蹂躏
还记得wifi密码是“来一瓶82年拉菲”的段子吗?今年纽约车展,奥迪为观众提供免费的wifi,捕捉到了车展现场wifi资源比较稀缺但观众需求又很旺盛的矛盾点。当然,创意并不在于此,而是奥迪将wifi的名称全部改成A4的优点,同时还让宝马328i伤心了一把。
Wifi名称是这样的:
「328 个选择奥迪A4 的理由……」
「奥迪A4 比宝马328i 的马力更足。」
「奥迪A4 比宝马328i 的扭力更强劲。」
「奥迪A4 车里有WiFi.」
「奥迪有iOS 车载系统。」
真不知道,在展馆现场宝马的工作人员会不会用奥迪提供的免费wifi?
2.捷豹让粉丝用“虚拟设备”感受速度与激情,被骗了还很开心!
所有的营销工作都应该在诚实的前提下进行,然而捷豹却把粉丝骗了,反而让他们感觉很刺激。
捷豹的工作人员谎称车内有虚拟设备,可以让体验者感受汽车的速度与激情。当体验者戴上虚拟设备之后,工作人员将车开出体验区,进入赛道。结束之后,工作人员把车开会体验区恢复原位,给用户在用虚拟设备感受汽车的错觉。
当被告知事实真相之后,体验者哑然失笑,对体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这是一场“骗局”,但是假借虚拟设备之名成功的让参与者感受到了汽车驾驶过程中的体验。这算不算一个“善意的谎言”?
3.宾利根据表情推荐汽车,不知道颜值会不会影响推荐结果!
如何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购车服务?大数据、用户画像这些“高大上”的技术词汇已经让耳朵听出了老茧。宾利汽车独具创新,开发出一款App,可以扫描消费者的面部特征,根据表情给消费者推荐汽车。你给这样的创意打几分?还是认为这就是哗众取宠的方式,根本不值得一提?
4. 本田开发App:不是做亲子教育而是解决车内交流问题
在美国,本田为5-16岁的孩子开发了一款App,供孩子在往返学校途中使用。这段时间平均累计长达4个小时,且均由家长开车接送。
为了打发时间,孩子们会要求一直循环播放《Let it go》和贾斯汀比伯的歌曲。这一点让家长很烦躁。本田汽车正是抓住了这个点,开发出一款叫做Honda Road Reader(本田阅读器)的App,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这一场景下的交流问题。本田美国区市场副总裁助理Tom Peyton说:“本田不只是想成为一个制造汽车的厂商,还是一个创新的科技公司。”
然而,国内的汽车制造商依然是汽车制造商,让人感觉有点单调。
5.大众要改行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吗?居然做了一个遛狗神器。
在荷兰,大众汽车开发出一款适合狗的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帽子。这个帽子有摄像机和麦克风的功能,还可以对狗进行定位。
主人点击解锁按钮之后,小狗就可以自己出去遛弯。摄像机和定位功能能够让主人对狗的行踪了如指掌,而且还可以通过语音进行互动,把狗召唤回来。
这个奇思妙想并不是空穴来风,创意来自于大众推出的一款能远程操控汽车的App,即My Volkswagen。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